新聞摘要
  • 房市變冷快銷案「絕跡」?只剩這縣市撐住
臺北市新建案平均得花近半年才能完銷。(圖/591新建案提供)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臺北市新建案平均得花近半年才能完銷。(圖/591新建案提供)

【MyGoNews蕭又安/綜合報導】隨著打炒房、連續(xù)升息衝擊,房市買氣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一路熄火,根據591新建案調查近兩年六都、新竹縣市公開建案的銷售狀況,發(fā)現像新北、桃園、臺中及高雄等四都,建案平均要5個月才能完銷,隨著2023年利空持續(xù)發(fā)酵,未來建案恐怕只會越賣愈久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新竹地區(qū)的銷售時間雖然同樣增加,但平均下來僅需花2個多月就能賣完,在一片不景氣中顯得特別突出,也是七都名符其實的「快銷王」。
 
數字科技(5287)旗下的591新建案調查,近兩年六都、新竹縣市公開的新建案銷況,發(fā)現除臺北、臺南銷售月份略為減少外,其餘縣市均呈現大幅成長。591新建案指出,隨著升息及打炒房等利空環(huán)伺,市場觀望氣氛持續(xù)累積,目前不只建商推案力道有減弱跡象,連帶也買方猶豫期也持續(xù)延長,導致建案銷售時間增加。
 
以臺北市來看,建案銷售時間雖然在各縣市當中最久,但因2022年多以中小型個案進場,使整體銷售時間從6.4個月縮短至5個月左右,降幅相當顯著。至於新北個案多集中在三重、土城及板橋等擁有重劃區(qū)的地區(qū),但由於區(qū)內土地供給充沛,整體推案水位高居不下,在個案戶數量體大且周遭競品多,價格又維持高檔的情況下,買方考慮期拉長,拖累建案銷售速度。
 
桃竹則呈現一冷一熱,如桃園近年雖因房價親民及交通建設陸續(xù)完善,成為建商兵家必爭之地,從青埔或小檜溪等重劃區(qū),到觀音、楊梅及蘆竹等蛋白區(qū)推案都是遍地開花;不過也正因如此,在這波升息浪潮下,購屋族由於房貸負擔大幅提高,加上對房價走勢產生疑慮,使當地建案平均要花近5個月的時間才能完銷。
 
反觀新竹縣市建案平均從公開到完銷只要2個多月,數據顯示,這些建案主要分佈在新竹市北區(qū)、東區(qū)及新竹縣竹北市、湖口鄉(xiāng)等地,其中新竹縣周邊建案銷況都相當不錯,研判主因除了與近年市中心或精華地段房價高漲,導致購屋族向外出走,也和當地推案多為量體有限的小型建案,銷售速度較快有關。
 
在臺中部分,2022年在房市過熱及捷運等利多出盡夾擊下,市場熱度平平,建案平均銷售月份更要5個月之久。觀察數據,近兩年臺中推案仍以捷運及建設議題的北屯區(qū)為主。不過過往屬於臺中縣的海線及太平、豐原等地,在房價基期低且具開發(fā)議題的優(yōu)勢下,仍有不少個案完銷,也顯現近年臺中購屋板塊挪移現象。
 
南二都臺南、高雄,前年受惠市場熱錢湧進,更有臺積電議題鼓舞,帶動大批投資客四處攻城掠地。以臺南來說,有過半數完銷建案是落在2021年且集中在南科周邊如永康、安南及善化等地。至於高雄,前年同樣在科技議題加持下,買氣飆到高峰,尤其是北高雄楠梓、仁武等地更興起一波搶房潮,但2022年下半年受房市風向轉變,加上周邊房價不斷堆疊產生排擠效應,許多原先計畫買房的購屋族態(tài)度轉向保守,也大幅增加建案銷售時間。

近兩年六都、新竹新建案平均銷售月份變化(圖/591新建案提供)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近兩年六都、新竹新建案平均銷售月份變化(圖/591新建案提供)